白开水煮矿泉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笔趣阁biqugea2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第一章非典型穿越
大明嘉靖十二年三月,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龙安府石泉县。
县东六十里外的赵庄,日头西斜,白泉双手拄着锄头,眼望垄下的禾田,额上全是汗水。
如果是常态化的穿越,那么白泉或许会抚掌大笑,庆贺自己中了大奖。能够玩一玩大开金手指以出人头地、甚至改朝换代的游戏,这是每一个穿越者都朝思暮想的愿望。
但是很遗憾,白泉只能将麻布粗衣裹在腰间,踩着破烂溜丢的草鞋,赤着上身在田间卖力劳作。大明朝以农为本,作为农民,就要谨守本分,踏踏实实的在社会最底层辛苦耕耘,为国朝之根本添砖加瓦,这是白泉的宿命。但这样的宿命,作为穿越者的白泉又如何能够心甘情愿的接受?
白泉穿越的躯体属于白三郎,令白泉吃惊的是两人居然同名同姓,这不禁让他好一阵遐想,是不是同名同姓也是穿越的必要条件之一?
去年之前,白三郎的日子还是很有奔头的。父母省吃俭用,供三郎在邻村私塾念学,三郎也不辜负亲恩,书念得极好。可原本大有希望过童生试的三郎被白泉穿越了。
被穿越的白三郎,或者说穿越后的白泉学业每况愈下。原因很简单,白三郎不仅留给白泉一副躯体,而且附带赠送了脑海里的一切记忆。
国朝还是叫大明,但不是白泉认识中的大明,因为西边还有夏国和吐蕃。
年号依然是嘉靖,皇帝却不是朱厚熜。
官府依然治理民事,但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。
甚至所处的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龙安府石泉县,也不敢确定是不是那个秦岭和巴山之间的西部蚕桑第一县。
因为这个世界有一个道门!
白泉大概知道,道门才是国朝的根基和柱石,是官府治理世间的幕后推手。之所以说“大概”,是因为以白三郎的资历,白泉无法了解更深层次的“黑幕”。
白泉隐约知晓,似乎道门里是有真仙的,前世小说里的腾云驾雾和法宝飞剑并非只是传说。不过白泉没有亲眼见过,只是人们都这么说——从这个角度而言,这些东西依然是传说,但却比前世更加靠谱。
昔日乾隆曾说,所谓恩科,施恩于天下士子,结天下读书人的欢心。科举的第一要义既不是选才,也不是话语天下,而是牢笼治世,让天下的聪明人全都进到八股的牢笼里,让他们专研章句,白首穷经,那读书人安定了,天下即使还有人想造反,也不过是些草蔻之流,他成不了什么大事。那文人如果是布衣,他一无所有,他就为所欲为,想怎么想就怎么想,想怎么写就怎么写,非常危险。
和珅问:他要是做了官呢……
乾隆:他就会患得患失,畏首畏尾,他舍不得那根顶戴花翎,我们就能牢牢的控制住他。
再加上白泉确实亲眼见过县尊大人和阖县官员、士绅名流在高道面前卑躬屈膝的样子,那个场面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。
于是白泉不思进学了。
能去拜访名师苦求仙道当然是第一选择,对于穿越者来说,这种渴望之强烈不需要解释,不过修仙的机会对他来说太过渺茫。
转而求其次,哪怕学不到仙道,想要在这个世界立足,加入道门明显比加入官府更有盼头。对于前世在政府部门混了十多年,已经是省直机关处级干部的白泉来说,这个选择是顺理成章不需思考的——虽然他这个处级最多时才管过两个人。
去年年底,白三郎的父母双双因病过世,服孝的责任无可推辞的落到占据了三郎躯体和记忆的白泉身上,白泉无法再于塾中念学,只能老老实实回家守孝。先生叮嘱他不可荒废学业,但显然白泉没放在心上。
让白泉彻底放弃学业的事件,是一场宏大的法事。族长没有熬过七十岁,在年关之际离开了人世。继任族长的四叔从清河庙请来了几个道士,足足做了三天法事。到四叔家帮衬的白泉因为识字,且能算数,于是在账房听用。亲眼目睹着十多筐果蔬、数十斗稻米、七只活鸡和三头羊被送入清河庙,白泉连续几夜都没有睡好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