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宋桓帝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笔趣阁biqugea2.com
三山浮桥未尽焚毁,致使二十八艘大船堕入敌手。作为负责扼守黎阳河津渡口的本军主帅,梁方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,同时还兼有暗中资敌之嫌。
只要把这一条坐实就能要了他的命,可惜的是,这条罪状牵扯到负有直接责任的韩世忠。换句话说,要想砍下梁方平的首级,必得先把泼韩五那厮的脑袋揪下来。
这不等于自毁长城吗?赵桓当然不干了,是以此事最终只能不了了之。
至于丢城弃地那一条,罪名更加无法坐实。
有老昏君那道手书密诏作护身符,甚至连提都没法提一下——倘若将其公布于众,老赵家的脸面都会被艺术家皇帝丢尽。就算赵桓愿意看老昏君出丑,越王赵偲也会拼了老命替亲兄长把这件事情压下来。
然而赵桓已经下定了决心,今日这次瑞圣园之行,既劳师动众,又浪费了大半天金军围城之前的宝贵时光,无论如何都得把梁方平送上断头台——不光是为老昏君擦屁股,更是为了杀一儆百,震慑那些胆敢在以后的战事中丢城弃地或者临阵逃脱的奔军之将,意义不可谓不重大。
他思来想去,最终觉得只有“违逆圣命”这一条最好用,类似于寻衅滋事,怎么套都合适。
惟一有点瑕疵的是,被违逆的这个“圣命”却是理直气壮让人家去死——是不是有点一本正经瞎胡闹?没关系,接下来不是还有“悍然羁押传旨钦使”的细分罪则嘛!
岂料梁方平听了这个罪名,居然把脖子一昂,摆出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:“君叫臣死,臣不得不死!官家要杀要剐,一切悉听圣裁。只是有一样,一人做事一人当,臣仆麾下这些捉杀军旧部,多年来南征北战,东讨西杀,既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。乞请官家能网开一面,只令臣仆一人引颈受戮即可,不再殃及无辜。”
什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?不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!
赵桓兀自冷笑,梁方平这厮还真是阉货里的极品人才,知道自己今日终归难逃一死,居然妄图在身后留下舍生取义、杀身成仁的好名声。
哼,你想沽名钓誉做被冤杀的统兵大将,朕可不做无道昏君!
他想到这里,冷不丁大喝一声:“左部将田师中听旨!立刻宣召捉杀军旧部队官以上将佐,速速于主帅中军大帐集结待命!”
此言既出,众人皆是一愣。皇帝同时把这么多人宣召过来,是要对照花名册亲自点将吗?
孰不知,凡队官以上、军级主兵官以下的武职员僚统称将佐,共有队将、部将、训练官、准备将、副将和正将六级名目。
其中队官与队将是一职两名,无品尉勇担任押队或拥队者为队官,若是由九品小使臣充任则为队将,每队正兵五十人左右,全军五千人的话可分一百队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